編輯:果子狸

 

農頭家的農友很少是自己找來的。

 

3年前在中山大學南臺灣跨領域科技創新中心,那時我們很認真地去尋找友善耕作的農友,現在則是農友會相互介紹。

 

友善耕作的小農,需要一個知心人來協助他們以合理的價格銷售、了解他們友善耕作背後的故事、理念。我們做了3年,慢慢出現了一丁點的影響力,友善小農開始會介紹其他友善小農給我們認識。

 

實際面說,我們減少了尋找友善小農的成本,但更重要的是,這樣的介紹,讓當地小農開始自主形成友善耕作的聚落,開始會分享友善通路、開始相互的協助。雖然大家耕作的品項不同,但友善耕作是一件辛苦的事情,友善小農們彼此了解,友善耕作的農業路,很難走、需要大家相互扶持,彼此都希望對方能夠更好。

 

你們都這麼努力了,我們當然義不容辭(握拳)。

 

但這樣遠遠不夠,我們在供應端的友善小農開始團結起來,也需要消費者團結起來,嘗試購買友善耕作的水果。農頭家的顆顆好果,都是我們產地親訪,了解友善耕作的理念、作法,確認過品質,才會上架。不只是讓消費者吃得安心,更是讓友善小農了解,我們不是供應者跟通路的關係,每個友善耕作的小農,都是我們的夥伴、都是我們的朋友。

 

雖然肥料大漲、氣候變遷劇烈、一場不該出現的大雨就能夠顆粒無收,農友開始出現「離農潮」,但我們還沒放棄,請友善耕作的農友們,也不要放棄,好嗎?